山言书

登陆 注册
字:
关灯 护眼
山言书 > 重回初三带着家人过好日子 > 第 15 章

第 15 章

    刚进腊月,大人们就开始泡去年蒸馒头时留下来的干发面饼,泡开后,一点点加面粉和水,面越涨越多,就转移到缸里发,每天煮一锅白米粥,凉了倒进去。

    蒸馒头前一晚,根据家里的情况,将今年要做的百十斤面粉和好。

    记得小时候家里做馒头,要两百多斤面粉,一小部分做带馅的,大部分拉长长的馒头条,切片晒干妥善保管,能一直吃到秋冬天。

    后来条件好起来,家家户户过年的馒头越做越少,有的人家只做二三十斤面粉,量太少没必要大干一场,常常三五亲友家合并在一起做。

    百十斤面粉和一缸,一共两缸,要把这么多的面粉和均匀,保证明天一早刚好能用是门技术活。馒头蒸的好寓意着明年顺顺利利,这天大人们不许说不吉利的、不利于蒸馒头的话,比如“做饼”就不能说。

    有的人家没和好面,就会发生一群人等一缸面发酵的情况,有的大聪明甚至用电热毯裹着缸,催发酵。

    第二天早上外公会带蒸笼过来,今年外公、小舅来帮忙做馒头,于爸爸提前劈了很多木柴,他主要负责烧笼锅,跟小舅一起端蒸笼,于静于军捡馒头,热馒头排整齐,凉透了再转移至大竹匾。

    刚蒸出来的菜肉馒头、萝卜丝肉馒头、豆沙馒头暄软诱人,特别是没包好的透油大包子,油汪汪,每当这天,于静能吃六、七、八、九个,仿佛包子自己有意识,不知不觉就进了她的肚子。

    凉了之后再蒸的馒头,永远没有刚出笼的好吃,一次也只能吃两三个。

    三种馅用完,剩下的发面会用来蒸实心的长馒头条,人就轻松了,三两下就能拉好六条,晾凉了,于静和于军开始切馒头片,用竹匾接,摊开晒。

    于静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就是干馒头片直接放油锅里炸,又脆又香,好吃地很。

    每家做好了馒头,会分送亲友家,互相品尝。

    老师布置了相当多的寒假作业,每一门都有N张试卷,于静开始写作业,于军也没法玩了,跟着姐姐写。

    期末考得好,程文兵有些松懈,看不见于军去找他玩,就知道他们在写作业,也逼着自己来了,三人一起学习氛围好,能专心些。

    三人连写四天,写到腊月二十八收工。年前采购年货,都没空去,只叮嘱爸妈帮忙多买点奶粉、钙片,他们在坚持跳绳,想长个子。

    过年前的一个好消息,收到杂志社涨薪的通知,因为故事很受欢迎,从千字40涨到千字100,翻了一番,于静打算早点写完作业去市里网吧写稿子,趁着假期多挣钱。

    山中不知日月,困在农村,忙于备考,出门不便,于静并不知道杂志销量如何,她的故事受众如何,只能从涨薪感觉应该是受欢迎的。

    今年没有大年三十,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,姐弟俩早早起床,扫地、擦抹、拖地,先把楼上打扫干净。

    太阳升起来了,两人拿了一沓纸钱开始折元宝,从小折到大,动作很熟练,两个多小时,叠满了三个油漆桶,空桶是于爸爸从工地带回家的,方便装东西用。

    中午要祭拜祖先,于妈妈做菜,红烧肉、红烧鱼、红烧鸡、炸肉圆是基础,其他的看情况加,再炒个把素菜,有时为了隆重点,中午会包扁食,那别的菜就不用做了。

    祭拜过太爷爷太奶奶、太太爷爷太太奶奶,把菜回锅,开始吃中饭,小时候最盼着这一天,肉可以多吃几块。

    于静于军主动承担大扫除的任务,扎了稻草在竹竿顶端,清理一楼屋顶的蜘蛛网,清理旧的福字、对联、喜笺,擦灰扫地,两人搭伴,三点多就打扫完成。

    于静翻出爸爸买的对联、喜笺和福字,调好面糊,一人扶梯子,一人贴,一个多小时完工。

    两人承担了以前爸爸的主要工作,往年是于爸爸大扫除,他宁愿自己动手,也不会要孩子们帮忙,最多是贴对联、喜笺时,让孩子帮忙扶梯子,递喜笺,他能接受自己忙着,孩子们闲着。

    于妈妈在家做丸子、炸糖果、做熏鱼、炒帯壳的花生等,花生要炒得好,得小火慢炒,很费时间。

    吃完晚饭,于爸爸今天可以早点祭拜菩萨,然后就能休息看春晚了。还记得小时候,没人帮忙,家务又多,于爸爸可能得十一二点才能忙完,正好无缝衔接去土地庙送庙香。

    于静老家,老百姓谈不上多迷信,但家家户户都会过年过节到土地庙上香。

    初一亲戚们不走动,大家都在自己家,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拜年、串门、打牌,于静于军吃过早饭去叔叔家,给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拜年。

    老人们常说大年初一要讨好兆头,初一怎样了,一年就会怎样。小时候有个特别天真的想法,初一不写作业,那一年都不用写作业,可是这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初二去大舅家拜年,这个时候拜年,要互相带礼物,每家买的年礼不一样,就得记住谁家买的是什么,去对方家拜年时再一模一样带过去,以免弄错了东西,谁家的贵谁家的便宜,产生矛盾,这么操作了很多年。

    当然这样操作也有弊端,最先去的人家不需要多买年礼,只要将别人带去拜年的礼物再带回就行,排在后面的人家需要买的更多。

    10年左右,小舅提议,每年年礼带来带去得麻烦,不如就互免,大家空手去空手回,一不浪费钱、二轻松省事、三省得礼品放家里没人吃都过期了,直接去亲戚家吃一顿、玩一玩。家家都有孩子,压岁钱一直都是互免。

    于静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,一直以为其他人家也差不多,后来看到网上有人吐槽,拜年走礼,谁家拜年礼物买的比别人家的贵,觉得自己吃亏了,谁家孩子多,红包包的多,谁家红包包的少,吃亏或占便宜,原来大家不都是一样处事的,还会闹出矛盾,简直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亲戚家来往少了矛盾,也没有人在过年期间非不知趣地问,谁挣钱多少、谁考试分数,没人愿意做讨人厌的人。

    拜年吃饭期间,于静抓紧时间写作业,终于在初五那天写完,亲戚们刮目相看,觉得孩子知道努力了,不贪玩了,然后敲打自家的孩子,好好跟姐姐(妹妹)哥哥(弟弟)学,一起写作业。于静于军着实落了不少同辈人的埋怨,表姐表弟们不能理解他们的专注,于静只能解释说是老师作业布置得特别多,来不及写,再说要中考了,不想进厂,想继续上高中。

    主要的拜年任务完成,剩下的大人们去就可以,初六开始,于静每天早早骑车去市里网吧,于军也跟着,于静特地买了酒精和棉花,擦干净桌面、键盘和鼠标再开始干活。两人开了两台机子,于静写稿子,于军练打字,第二天带了以前的稿子,让他敲成电子版,省得盲练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乡下土包子,于静上高中之前不知道什么是“饺儿”、烧卖,城里的同学说起这些,她不知道是在说什么。后来才知道说的是电视上的饺子,她顿时感觉多年春晚白看了,净关注美女帅哥、关注小品了。

    上大学前,于静不知道什么是土豆,只知道马铃薯。一次聊天时,室友说发了芽的土豆有毒,于静不知道什么是土豆,她说你小时候没看过一篇作文吗?作者写妈妈回家锅里饭不够了,她就从墙角捡了几个发了芽的土豆煮了吃,后来中毒身亡。于静恍然,她是看过这篇作文的,但当时不知道土豆就是马铃薯。

    为了让弟弟不跟她一样,于静这几天带他在市里净挑没吃过的东西吃。

    下午回家前,于静于军一起逛书店,买全了新学期要用的各科辅导书、练习卷、还买了几本名著、课外书给于军开阔阅读面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输入法,用得挺累,开始一分钟只能打一二十个字,一天八个小时,只写了一万出头,第二天写了一万五千字,第三天写了一万八千字,第四天一万六千字,手酸了。四天写了约六万字,用邮件发给了杂志社编辑,这四天干的活顶平时一个多月的更新,平均一天挣了一千块。

    十一回校,开学后首先面对的是体育中考:50米短跑、1分钟跳绳140个、立定跳远。校长要求初三提前二十分钟到校,到校后到天还是乌漆麻黑的,所有人在操场摸黑练50米跑,每个班,十人一组,按组听口哨跑。

    上午的大课间,只要不是晨会,所有初三生也是练跑步。体育课练跳远,跳绳让在家练。练习的效果很明显,全班几乎所有人的练习成绩都能满分。据说校长老师们有去疏通关系,避免有人紧张失误达不到满分。

    体育考试在本镇的高中,大家各自骑车去,要求穿着轻便的衣服,于静考试时穿短袖短裤,考完了就套上春秋衫,轮到于静跳绳考试时,程文兵已经考完了,跟几个男生趴在栏杆外围观。

    跳绳计数有一对一的监考老师,跳到140,老师喊了停,不用继续跳满一分钟,于静套上外套和长裤,白了程文兵一眼,她感觉这群男生是在安静地看大腿,又不能明说,要憋坏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「主DC」当我加入集五蝠后 被假孕alpha骗身之后 追爱冷傲皇女第0天,被她的精神体缠上了 上交国家:位面交易所创业团 我喜欢的人是你女朋友 万人嫌生存指南 轮回档案[无限] 顺颂时宜 献灵 [综英美]我和挚友带跑世界画风